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整治“一户多宅”要十分注意保护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21日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王友仁

  据报载,上虞区自今年10月份起,全面开展“一户多宅”专项整治。据统计,截至11月底,该区共拆除房屋建筑面积近47万平方米。目前,此项整治已进入“合力攻坚阶段”

  如此,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在农村宅基地资源如此紧张、供需矛盾如此突出的现实下,“一户多宅”自然不能听之任之,有整治的必要。尤其是对于新建的违章建筑,更当坚决拆除。

  但是,在整治“一户多宅”中,我认为,要十分注意对有乡愁记忆和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搞运动式的“一拆到底”,防止演变成为一种对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有组织的力度空前的毁灭性破坏,重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的历史错误。

  众所周知,是一个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家,中华文化就是从农耕文明来的,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无疑是农耕文明中无比巨大的人文遗产,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说,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是在村落里,而不是在城市中。

  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是我们的乡愁,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1212日,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就是“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会议认为,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承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1215日至16日,张高丽在杭州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主持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做好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委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由此,足见其重要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然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之难,我认为最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从大背景上说,这一轮城镇化,力度强、范围广、持续长、影响深,可谓空前未有,如不切实注重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极易重犯上个世纪80年代始的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大拆大建”,造成对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破坏。二是从实际情况而言,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普查和保护至今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导致了大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虽具有历史文化记忆和保护价值,却未列入文物保护,实质上普遍处于不受保护的“自生自灭”状态。如此,极易令有的地方和部门以“非文保”为由,理由气壮地随意拆毁。

  还有就是冯骥才所说的,一是其中的商机,二是不良政绩观,致使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消亡进入一个空前的加速期。

  事实也确实如此。据2011年普查,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依旧保存跟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两三千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是5000个。同样,我市的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在种种“天灾人祸”中,也在加速消亡。

  由此,足见其保护形势之严峻。

  那么,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我们拿什么拯救你?我认为,首先,我们应当抱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以一种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重要性。其次,建议我市尽快出台一个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的地方法规。再次是组成一个由文物部门和专家组成的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管理机构,加以调查规划,列出保护、控制、缓拆及全部保护、局部保护、单体保护的“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清单”。最后是实行严格的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拆除的审批制度,要像保护耕地一样划出“红线”,在未取得相关审批前,一律不得拆除。

  当然,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不仅是上虞在“一户多宅”整治中要十分注意,我市各地在城镇化中都当一例体认注意。

  总之,不要让今天的“冲动”与“蛮干”,成为将来不可弥补的“历史悲剧”!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找不到乡愁,找不到“回家的路”!

  古人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谨望今人,尤其是为政者,鉴之,复鉴之!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