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数量锐减 专家呼吁“活态保护”
发表日期:2013年6月7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亚顺

       [导读]村落的数量锐减,吸附其上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少数民族聚集地濒临瓦解,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这已成为学者、专家的共识。
  “十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相当于每一天消失近百个村落。”6月4日,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如是说。
  村落的数量锐减,吸附其上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少数民族聚集地濒临瓦解,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这已成为学者、专家的共识。但是,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准、具体的保护方法,在保护过程中对文化价值的坚守,仍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尚无统一标准


  原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现《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认为成立研究中心很有必要,尽管中心组织松散,但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指导村落保护,提供专家咨询,展开传统村落保护的试点,推广相关成功经验”。
  “尽管统一标准没有出台,但有一些标准是大家都认同的,比如尽量保护原物,展开生态性保护,从整个景观入手,而不是只保护某座城、某个花园。”
  向云驹向记者列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标准,“完整的村落不要动;衰败的要遏制衰败的趋势;有些民居一半旧一半新,这要保持原状,不能破坏,要以温和的态度来保护”。对于后一点,他认为江西婺源是个范例,“由政府指导,对新建的房子样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使得新老建筑看起来十分协调。”


  “一群人表演式地生活,有什么意思”。

 

       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居住其中的“人”的因素。
  向云驹就强调村落保护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没有人生活了,或者一群人在那里表演式地生活,有什么意思?总体来说,我们不是为了旅游而保护,是为了整个文化的价值。”他提出,专家、学者要对村落保护可能走向市场保持警惕。
  谈到当下一些传统村落少有人居住,甚至成为空心村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刘铁梁认为,也可以与现实发生关联:“哪怕是空心村落,我们也可以找一些曾经在这里住过的人来座谈,让他们留下自己的故事,这样即使现在村里没有什么人,也还有故事加强我们对这个村对他们的生活的理解。”
  刘铁梁表示,传统村落的“理想状态”是,人人都有文化保护意识:“对祖先留下的东西人人有责,能听到文化的声音,这样才有力,才会有后续发展。”他主张,保护传统文化,要从文化的内在价值着手,“现在都是从外在价值,比如保护需要多少钱等入手,这就本末倒置了。”现在传统文化保护中存在一个误区,“好像保护了传统村落,就保护了传统文化,其实不然,保护是要活态的,要与人、与现实生活发生关联。”
  刘铁梁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以人为本,专家尤其要尊重村落里的人,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他们对村落的了解肯定胜过外人。”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