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建专家齐聚后沟 论古村落活化路径
发表日期:2020年10月5日      来源:科学导报       作者:张娜

       科学导报讯 记者张娜 9月22~23日,由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中华民居杂志社、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和·后沟古村联合主办的以“古村落复兴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分论坛在山西省晋中市后沟古村召开。分论坛活动是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系列论坛之一,也是2020年山西省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出席。来自国内古村落复兴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省内外乡村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科技报系统负责人以及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9月22日晚举办的古村之夜颁奖盛典与9月23日举办的古村落复兴论坛两部分组成。古城之夜颁奖盛典上,福建省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村保办主任张培奋,福建省屏南县原副县长、县政协主席周芬芳,高平市良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新荣获“古村守护人”称号;犀牛古寨、诸葛八卦村、芹川古村荣获“最美古村落”称号;后沟古村、南社村、明月村、粮画小镇寿东村荣获“传统村落活化最佳案例”称号。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存,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9月23日举办的古村落复兴论坛上,古村落复兴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古村守护人”获得者等8位嘉宾现身说法,分享经验。

对古村实行活态保护,既要使其文化遗产的社会生活功能正常进行并适当提升,且又不对其原真性造成伤害。如何能留住乡愁,保护传统村镇?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建设部科技司、外事司司长李先逵提出,应明确指导思想理念、保护基本原则、保护实质价值特色、保护规划及分区、建筑遗产分类改造方式、保护与产业发展关系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及管理等十项要求。

 “传统村落露天博物馆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住传统村落的根脉及剥落的碎片,提供一处欣赏传统、认知历史、传承文脉的场所,唤起民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让原住民有景可赏、有家可回、有根可寻、有乡可愁。”在如何将传统村落建成一座露天博物馆上,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区域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温昊阳做了有益探索,他提出对于露天博物馆的建设应遵从原住民的意思、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融合、社会资本再利用三大原则。

一个古村落有一个古村落的特色,如何借助这一平台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在保护修缮的同时平衡村民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使古村落重新焕发其生命力?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结合自身经历,生动阐述了后沟古村抢救保护的精彩故事。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纪念馆馆长、晋中榆次后沟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在谈到对后沟古村保护时也提到:“后沟古村本身价值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农耕文化要素,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并不能长久适宜小农生活,采取产权置换、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等方式便能有效解决村民增收需求和景区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

福建省永泰庄寨是闽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始建于唐朝。守护人张培奋提到,永泰庄寨在修缮保护的同时,还着重挖掘永泰品牌及其遗产价值。依托乡土文化、乡村制度、乡里物产、乡间手艺、乡居生活,输出乡里好食材、乡土好味道、乡间好手艺、乡居慢生活。

而在拥有22个传统村落福建省屏南县,守护人周芬芳则认为传统村落的活化,必须与时代对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擎,充分激活厚重的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的目标是把屏南县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当代艺术、诗歌、文学、影视、动漫的发生地与输出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的寻根地;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古村复兴,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的繁荣,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这不仅体现着我们对祖先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新时期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新探索新实践。”周芬芳说。

同样面临文化没落和丧失的浙江芹川古村也在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发展了民宿、影视、研学、婚纱摄影等产业,通过体验麻酥糖制作等举措重振当地文化。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古村在保护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特色文旅小镇、开发创意产品,吸引年轻游客来读历史,守护人杨建新说:“古村落功能复兴、活化利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修复文化,恢复生态,改善生活。”

中华民居杂志社主编姜志燕作总结发言说:“古村落保护一定要先唤醒民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与投资企业;其次,古村落保护要在有情怀、初心的基础上重视规划和技术的引进,同时进行业态挖掘,这是古村落源源不断发展的基础。”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