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聚焦两会|潘鲁生:乡村呼唤“新乡贤”
发表日期:2018年3月19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这些年,全国政协委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一直行走于田间地头,城镇化发展、乡村文化繁荣是他田野调研的主题。

行走、发现、思考,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是一个文化空间,乡村文明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原点,留住乡愁、振兴乡村就是留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发展中保留民族本身的特质,使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互补。

 

全国政协委员、民协主席潘鲁生

可是,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读书人离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乡村精英资源流失,导致乡村人的“空心化”和文化的“空心化”。潘鲁生委员认为,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建设,聚人气,能传承,有后劲,是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乃至整体振兴的一个关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顶层设计,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纳入战略蓝图,潘鲁生建议,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实施“新乡贤培育计划”,充实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山西晋中宰相村

传统乡村一直有着尚贤的良好风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乡贤可以说是乡村的文化引领者,有很强的凝聚力。新时代的乡村,也呼唤着“新乡贤”。

在潘鲁生看来,培育新乡贤,重在重建乡村的知识阶层,培育精英资源,充实精英力量,需要加强知识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本地农民素质。以“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农民培训机制,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扎根乡村、有乡土情怀的新农民。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文化人培育乡贤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好为德于乡’的乡贤精神,从以专长建设乡村、改善民生的优秀人物,如农业生产能手、经营能人、乡村能工巧匠、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乡村科技服务人员、乡村文化工作人员中,发现和树立现代乡贤典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潘鲁生说。

 

调研广东惠州皇思扬村

值得注意的是,新乡贤人才并不局限于当地,潘鲁生委员的希望是能够吸引新乡贤反哺,鼓励大学生村官、优秀基层干部、成功企业家、退休返乡的干部、教师、工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热心乡村公益事业的各方社会贤达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人才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传,使优秀资源回到乡村、惠及乡村。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