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最深刻的破坏是以文化之名
发表日期:2017年5月1日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佚名

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是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对真正文化的漠视、急于打造伪文化劣文化来套现等等因素正导致这些优秀文化迅速消失。应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解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对传统村落的一切利用,都应该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其价值发挥为导向,不能以“文化”之名,破坏文化;否则,数十年之后,人将彻底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证明。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种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这不,保护名录逐级建立、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村落迅速消失破坏的势头刚得到遏制,“保护性”破坏的现象又开始蔓延啦;全方位活态保护、保护的核心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等观念刚开始树立,一大波热衷于“文化”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又开始涌入传统村落,置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解读、呵护、传承于不顾,反而大肆“打造”各种莫名其妙的“文化”,打着“文化”的幌子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问题之一。

 

这,就是文化?

“文化”:究竟是神马?

放眼当今之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咱们更有文化的了。在街头出没的文化大师如过江之卿,随便参加个聚会就能遇到一伙仁波切。机场码头的书店高声叫卖着文化,大小荧屏上闪耀着文化,村头巷尾的墙上刷满了文化,投资商们兴致勃勃地打造着各种文化,巨匠们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传授各种文化,儿童们穿着汉服在镜头面前诵读弟子规,装腔作势错误百出的“祭祖大典”层出不穷……连房子的漏水问题都解决不好的时候,建筑师们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建筑文化”,村里名人故居都破败不堪的时候,文化旅行社就带着乌泱乌泱的游客来欣赏文化投资公司打造出来的什么乡村文化景区……咱们现在有钱了,黄赌毒又不合法,于是大家就对“文化”高度重视起来了,“没文化”成了骂人话(俺床底下也扔着几本《文化苦旅》、《论语新解》、《你不可不知的国学》、《鬼吹灯》、《霸道女总裁和十八个男人》,算不算有文化呢)……可是,聪明的,谁能告诉俺,文化这玩意儿,究竟是神马东西?

如果俺是正经的学者,俺就会搜索度娘文库引经据典,从光屁股的猴子时代开始、从原始拉丁语谈起,一直抄到《新华词典》的定义,告诉你啥子叫“文化”,起码8000字,最后当然是30几个字的“结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文化对当代建设的支撑作用,为了民族复兴,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呵呵,评职称的时候,论文在评委面前摞得像山一样高,篇篇SCI核心期刊,谁好意思说半个不字(惭愧呀可惜,因为俺不懂拉丁文,这5年来连1篇论文都没有正式发表过)。但是,虽然俺不懂拉丁文,可俺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民啊,就像《侠客行》中的那个蠢货石破天,反而能透过各种化妆术各种障眼法,从花花绿绿的文化中看出一些道道来:有助于发财的,即是文化。相较于专家们的严谨缜密,俺们农民的推断则粗暴有效:如果不能发财,咋还有那么多人搞“文化”哩?

 

这,就是文化?

“文化”:文了金钱、化了纯真

真正的文化,在下是理所当然不可不戒地不懂的了;但对当代“文化”,文了些什么、化了些什么,却略知一二。家中老人经常被什么文化公司的文化大师在文化讲堂给文化了一下,就买一堆养生文化精品回来,堆得像珠穆朗玛。最近听说有几个保存得还非常完整的传统村落,被什么“文化集团”看上了,为了“文化旅游”,投资十几亿打造什么“文化创意村落”。当然,投资商并不是无良鬼畜,整体迁走村民之前,先耗巨资给他们建好了“文化新村”,这个“文化新村”还传承了“唐宋建筑文化”,太TM牛叉了,还声称“开创了’整村置换’开发的新模式”,还发下宏心大愿,要“大力推广这一模式”……古村落影视文化基地、古村落文化创意生产基地、古村落休闲文化基地、民族建筑文化基地如雨后春笋四处开花……噢卖糕的,搞出这么多基地,难道还没有引起CIA的注意……又双叒叕看见挂牌历史建筑被改造成了高端民宿,兜售着“乡居文化”, 传统村落里边又双叒叕建起了仿古“文化体验区”,每个文化体验区里都叫卖着酸辣粉臭豆腐,或者有个土肥圆在那儿表演小姐招亲……伟大的艺术家要赋予原始村寨里的“好声音”以“世界的品味”,尽心竭力地帮助寨民改良山歌的唱法;国家要求“讲好故事”,于是小姐爬墙娘娘私奔就被编造出来讲得眉飞色舞,传统文化被精简成了风水秘笈和房中术……伏羲在各种村落中诞生,人们在各种村落中“寻根”;三年一过的萨玛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现在天天过,民俗节庆成为商业表演,祭祀祖宗成为一种嘻嘻哈哈的“文化体验”项目,土豆节、莲花节、樱桃节、狗肉节节节节节……大上文化项目、大搞文化创意、大搞文化节庆……呵呵呵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哪个地方不是玩得麻麻溜溜的?

 

这,就是文化?

可是,在这一片锣鼓喧天中,多少我们本该珍视的文化,却无可奈何地黯然逝去了……我们有了美食文化节,却被韩国人嘲笑不懂得怎么吃粽子;我们兴高采烈地举办群星闪耀的中秋晚会,却不知道月饼真正的涵义是什么;我们都知道“CHINA”和瓷器有关,可是烧个窑要怎么拜神也不知道了……咳咳,“文化”之国,在还没有搞清楚啥子是文化的时候,就已经为了“文化”而歇斯底里掉了……大家为之狂热的“文化”,无非就是名利二字,大师们搞文化搞得名利双收,公司搞文化搞得名利双收,村落搞文化搞得名利双收,成效不过是“文了金钱、化了纯真”罢了。就这样“搞”文化,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么?能够“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为乡愁的载体,构筑中华精神家园,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么……

唉!谁要说俺有文化,俺就大声怼回去:你才有文化!你们全家都有文化!

 

这,就是文化?

文化:终被雨打风吹去?

To be honest,俺常常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话走偏激,坏毛病改不了。为了文化建设,无数的人呕心沥血,成就斐然,筚路蓝缕积沙成塔地推动着我们大步向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迈进,这里让我呈上深深的敬意。可是俺接下来又要犟嘴,传统村落里的文化流失,真的是惊人啊!更大的问题是,重视得仍然不够,而且文化这玩意儿太虚,不好抓、太难抓、见效慢、没路径,于是大家就只好和砖头瓦块死磕,保选址保格局保风貌保房子保古树……如果不投入更大的力气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辛辛苦苦地保护传统村落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保住了一堆房子。而事实上,如果保不住村落的文化灵魂,房子也终将是保不住的。

文化的“拥有者”,正在抛弃文化。上百年积累的文化自卑、这几十年来巨大的城乡差异,使得作为文化主体的村民,更多的是艳羡城市的、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坚决果断迅速地抛弃我们视之为“农耕文明基因”的传统文化。更加上缺乏有意识的引导、激励,在老一辈人逐渐凋零后,有多少年轻人还会承袭那些“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呢?多少村里的年轻人,已经连方言也不会讲了,也许连名字都改成了“TOM”或者“JERRY”……许多地方对乡土教育连提都不提,巨额的投入都砸给了砖头水泥,没有几毛钱能用到人的教育上。所谓的乡愁,在新一代村民中几乎没有容身之地,哪里还谈得上对自身优秀文化的发现、崇敬与追随?而村民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何谈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何谈爱护自己的家园?不爱自己的家园,怎么会出力去改善她?整天想着逃亡,从村里逃到县城,从县城逃到省城、从省城逃到温哥华,不肯为建设自己的家园打一场苦仗、硬仗,何谈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这,才是文化

文化的“守护者”,正在变造文化。话说地方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多少村干部其实都是能人,本来自己的产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却站出来铁肩担大义,带领大家建设家园。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村干部,担的保护责任最重也最关键,直接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可是,在某些地方呢,这些“守护者”有时候却因观念的错误而好心办坏事,导致目前保护性破坏甚至已经超过了建设性破坏和自然衰败。大家的初心好不好?当然好啦!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同时又“满足村民过好日子”的诉求,有些地方从政策上、规划上、行动上,都在无意中加速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为了提升村落的“文化内涵”,什么八卦广场什么养生金方都整进村来,为了提高民居的B格全村的房子都加上了“徽派”马头墙,为了改变村落的形象角角落落都装上了霓虹灯,为了优美的环境拔光了野花植上了漂亮的草皮,为了提升人气田里不许再种麦苗只能种薰衣草,为了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村里商户一律不准讲土话……几乎村村都在为外迁安置村民的用地指标、迁空村民后老宅的利用途径等等而殚精竭虑,反而极少极少极少有人在如何吸引村民留在老宅中继续过日子而费过半点心!迁空村民,留下僵尸般的房屋给热爱文化打造的投资商,而且居然还洋洋得意地声称“能够破除村居景区交杂、景区质量不高的困境”。村民能不能迁?当然能,有时候甚至还很必要。但是,谁来判断?按什么标准判定?村民正急不可耐地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以这些人为“文化的主体”,说说玩儿罢了。但是,明明传统生活还在继续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在“安置”村民一条路上走到黑呢?

 

这,才是文化

文化的“研究者”,正在肢解文化。文化这个东西呢,确实比较难弄。作为文化主人的村民呢,天天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文化那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且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和价值,必须和外来的研究者一起才能逐步弄清楚。可是,现在尽管“文化创意”大师满坑满谷,可是能够真真正正筚路蓝缕地把传统文化挖掘出来、理解透彻、整理再现并融入当代乡村生活的人,说老实话,不是特别多,而且很少能形成一个拥有完整知识结构的团队去研究村落。搞农业的不了解民俗,搞民族的不太清楚经济,搞产业的不太熟悉建筑,搞建筑的不够理解旅游……今天来个课题搞搞什么选址,明天来个课题研究研究民乐,结题后成果就束之高阁别人又从头干起。你来调查了传统手艺走人,他又来搞什么旅游策划……一波又一波的专家学者在村子里走马灯般地来回穿梭,而且常常带着西方的学术基因,用城市的眼光、狭隘的专业去解析一个文化系统,每个人自己回去洋洋得意地发篇论文后洗洗睡。我们也缺乏有效的机制鼓励乡土文化的研究和解析,更不用说咱们有些研究者,不敢地摆脱西方学术思维,更愿意在书斋中倒腾一些国外文献发论文评职称,生搬硬套而不肯脚下沾泥,妄图用什么模式、评价体系一本万利地去解决问题。更可怕的研究者呢,先验地认为传统不适合今天,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去挖掘传统中的精华,以及能更好地适应甚至指导今天的因素,就迫不及待地宣称传统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未及审判就贴上了标签,进村也只是用放大镜去找传统文化的缺陷……

 

这,才是文化

文化的“建设者”,正在扭曲文化。这就说到俺的本行了哈(估计明天要被很多朋友胖揍:你除了在学校里糊弄学生,规划都没做过就敢叽叽歪歪)?多少“设计研究院”,设计倒是设计了不少,研究就不见得了。本大师咋破坏文化了?睁大眼睛瞅瞅,俺随便规划的一个小村子,文化园就设了七八个,什么民居文化游赏区、采摘文化体验区、婚庆文化模拟区、孝道文化展示区、生态文化保护区、桃花文化观览区……通篇都在谈文化,贼厮鸟,你倒说说本大师咋没文化了?咋没文化了?随便做个村民文化中心,总图轴线能和宇宙发生关系以求神秘感应,平面布局像把古琴以求风雅高贵,整体造型转译了鼓楼的形象彰显地域特色,屋顶的曲线如鹤鸣九天保佑领导官运亨通……文化得不行不行的……然鹅,俺在里面转悠了半天连厕所都找不到。多少什么“设计研究院”,不能勇敢地思考自身的需求,迎合政策或热点,或盲目抄袭媒体上宣传的“成功案例”,种油菜花、种桃树林,大办民宿,大兴休闲农业……自卑而轻蔑自己不内省,一切向外找样板,造成乡村多样性的消失……强烈的创作意识,使得设计师们本能地忽视了对乡村价值的挖掘和保护,就算有所行为,也着眼在猎奇性的显性的符号等。正如前一阵大家惊呼“不要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如果这种呼吁有些道理的话,我们也可以呼吁乡村最好也不要成为“城市建筑师的试验场”。如果传统文化必须要变造、创意后才有市场,这就带来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优秀的部分?哎嘛,这种事情,那是想也不能想的。

 

文化的“投资者”,正在洗劫文化。虽然各种“搞文化”的人不见得真正懂文化,可是架不住他们嗅觉灵敏啊,总是能够精准地找到保存最完整、品质最优秀、价值最巨大、作用最关键的传统文化遗存,比如名城、名街、名镇、名村、名手艺、名产品……,然后大肆“开发”、“利用”、“打造”。东方不败虽然被令狐公子所灭,可他的徒子徒孙却仍在江湖中纵横开阖,都学会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诀窍,要“搞文化”怎么办?当然得先大肆破坏,扫荡人的文化根基,扑灭人最后一点香火,改掉人最后一栋房子……干得是不亦乐乎,而且大义凛然,并且是以“文化”之名!多少村落被打造成旅游景区?多少历史建筑被爆改成高端民宿?多少节庆被改造成庸俗的商业表演?至于投资商的“保护利用”,甭提了,人家绝对不是猴子派来的救兵,而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去“保护传承”传统文化,那么自然会变造其中不能被市场认可、不能转换成利润的部分。在消费时代,几乎所有的措施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只选择了当代庸俗旅游需求下能够吸引眼球的步伐,而乡村中真正蕴含的有当代和未来价值的传统文化却被忽视和抛弃、变造。出于短期经济利益考量的传统村落“发展”之要务,就是要尽快毁去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砍掉传统文化赖以依存的大树。何以故?因为这棵树会挡了大家的财路。比如,土地指标有多紧张?现在的地价有多高?让那些容积率极低的老旧房子占着这么大片的宝地,眼瞅着白花花的银子就是拿不到手,谁能不急红了眼?大家看看什么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其实是在逆历史之洪流而动,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于是就纷纷完蛋了。古城被糟蹋完了,资本家们华丽地一转身:呦西!还有传统村落这种小清新呢,接着整啊……

 

这,才是文化

照这样的情势继续下去,所谓的“传统文化”,在几十年之后,也许就只能由考古学者在残砖断瓦中一点一点地去发掘啦。老房子修缮得再好有什么用?村落风貌保存得再完整有什么用?产业“活化”得再牛叉有什么用?失去了文化的魂魄,传统村落就是一具具衣着华丽的尸体,甚至,还有比尸体更可怕的……变成了一伙zombie……

文化:给人留最后一点身份证明

今天的人还是人吗?(也许是困了,俺真有点迷糊了)单说东洋鬼吧,俺知道的远如关野贞、常盘大定,近如宫崎骏之流,对中华文化那都是怀着仰慕之心而来、带着蔑视之心而去……他们仰慕的,是哺育了李白、杜甫的那个民族,他们蔑视的,是今天连祖宗都弃之唯恐不及的这个民族。别去糟蹋、赶快抢救,给咱人留最后一点文化的身份证明吧!俺知道有些人甚至脚后跟死皮中的细胞中都充盈着“文化”的激情,每一根毛细血管中都澎湃着“文化”的鸡血,打造“文化”能带来的金钱欲望烧红了发梢……TMD,本来多又文化?你打什么?!造什么?!好吧好吧,你有钱,你要打造文化、贩卖文化……没有问题啊,960万平方公里也不算小了,有的是地方让这些文化精英泄欲折腾,哪怕淘换点美国人100多年前玩腻味了的“艺术”,去什么668艺术区兜售一下,也足以引发一大波小姑娘热泪盈眶地尖叫追捧赚到金山银山了,能不能放过那些好不容易才幸存的区区几个传统村落呢?

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血脉,也是治疗当代文化疾病的脐带血。看看我们的当代“文化”,那堪称集古往今来、东方西方文化缺陷之大成而催生出的怪胎,造成人与自然严重对立、人与人严重对立、人与自己严重对立。今天的种种危机,比如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失衡、食品安全等等,其实只是疥癣之患,真正的病因,乃是文化已经病入膏肓,整个社会的发展沦为动物欲望的低级满足,人们的心田逐渐干涸甚至肮脏发臭。我国的经济实力俨然跃居世界第二,可是我们的文化实力呢?支撑得起这样的经济实力么?财不配德,祸患立至。我们的国土疆域世界第三,可是我们的文化疆域呢?有多大?新修订的《国家安全法》加入了文化安全的内容,又是为了什么呢?史实明证,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乃是文化复兴;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强大;最根本的贫穷,是文化的贫穷,否则光有几个钱有什么用——当然,有钱了可以移民国外,但是人家除了在字典里增加些新的英文单词,如“TUHAO”、“DAMA”以外,还能给你什么好眼色么?

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什么邪恶帝国、暗黑势力吗?不是,恰恰是没有精神文化追求的人自己。不要羞羞答答地不肯承认,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灵魂孱弱的社会;今天的发展,是在低俗欲望驱动下、人性缺失的发展,否则怎么可能造成草原沙化、大地沉陷、河流尽污、雾霾成毒、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精神空虚、醉生梦死?要拯救当代社会绝望沉沦的灵魂,我们又不能指望从西方驾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猴子,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去把传统村落中蕴含的、支撑了人历经千年而仍存的优秀传统找出来,重新走上有精神文化支撑的发展之路,这样也许我们还有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的希望……

 

这,才是文化

其实,深更半夜地写这些,有点穷极无聊的意思,这个时代要玩“文化”,谁能挡得住?只不过因为没钱宵夜,只好敲键盘玩咯。敲着敲着,达康书记嗤溜一声从屏幕中爬了出来,指着俺的鼻子大骂:文化怎么就不能用来赚钱?老旧的文化不“打造”,能有市场吗?!一切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文化都是流氓文化!村民的获得感你就不管不顾了?!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别为了什么长远、什么整体,妨碍今天的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听我一句劝:给岁月以文化,而不是给文化以岁月!否则,我以人民的名义讨厌你!艾玛,俺头上冷汗都出来了……

可是,达康书记哎,俺想说,你的GDP俺当然要守护,文化当然可以用来卖钱,只是,你想清楚了要卖的是什么“文化”?今天的市场热捧这种“文化”,明天呢?更重要的是,传统村落还需要“打造”什么文化?还需要“创意”什么文化?传统村落,真的别再“文旅”了、别再“文创”了,别再“打造”了。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像人那样种田、像人那样读书、像人那样祭祖宗、像人那样拜鬼神、像人那样对邻里、像人那样孝父母、像人那样养儿孙、像人那样走亲戚、像人那样说话、像人那样看戏、像人那样唱歌、像人那样过节、像人那样做饭、像人那样盖房子……俺想以村民的名义,弱弱地问一句:也许,这,才是文化吧?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