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资本开始角逐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面临困境
发表日期:2017年3月13日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在2011年前的十年里,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就是这么一个速度。”全国政协委员、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37日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国家建立了传统村落名录以来,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原住民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避免传统村落变成“旅游村”、“空巢村”的悲剧,是当下传统村落保护必须直面的新挑战。

  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根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诗人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表达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古村落承载有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传统,记录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点的历史生活。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村落一直以来代表着大多数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关系,不同地域和文化下形成的上百万个村落之中,那些在建筑、民俗、美术、音乐上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又有历史底蕴和影响力的传统古村落,不仅是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也是能够慰藉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正如冯骥才所说,在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大部分都在村落中。

  然而这些珍贵的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却一度危急,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消失了90万个村落。这其中有多少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传统古村落,则无人知晓。一些仍然维持存在的传统村落,也面临将逐渐被蚕食瓦解的危机。

  苗寨是贵州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过去,一些苗寨的木屋建筑、芦笙、银饰、刻道、古歌、刺绣等,均保存完好。最近七八年以来,曾经漂亮的苗寨木屋,逐渐被钢筋水泥代替。

  “抢救古村落就是和时间赛跑”,被称为“古村落保护第一人”的冯骥才,从他60岁生日那一天起就开始做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他一年中有多半时间都在一些濒临消失的古村落间奔走,一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保护的紧迫。2012年以来,住建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对各省各民族地区古村落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建立了传统村落名录。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按照专家提出的严格认定标准,古村落保护工作者把几百万个村落全部过一遍筛子,把最有代表性、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遗存的村落选出来。至今经过四次审批,有4153个村落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保护面临两大困局

  “一个村落一旦被认为是传统村落,就有了号召力,成为了旅游资源后,各路资本就想来投资,随后投资者对村落的旅游改造,给村落造成新一轮的破坏。”冯骥才对媒体表示,旅游过度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对传统村落的过度旅游开发加以管理,这些传统村落可能会得而复失。

  全民旅游热正如火如荼,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风情各异、充满魅力的传统村落成为人们争先前往的旅游地。面对蜂拥而至,乐于消费的外来游客,生活在条件落后的古老村落的村民,感觉看到摆脱贫困的一条捷径,开展旅游带来的快速收益等多种因素,致使村落旅游势不可挡,甚至被很多传统村落视为惟一的脱贫与致富之路。于是,快速上马和商业化、同质化的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性的冲击。

  “我们评定下来的最好的村子,希望得到一个好处,就是脱贫。脱贫最快、来钱最快的就是旅游。我不同意开发旅游这个词,开发是完全服从旅游的效益,对村落进行改造的一个方式,我说开展旅游。开展旅游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对村落保护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化计划,措施都没有。第二是村民并没有保护自己村落的自觉性,因为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落里,他不知道村落的价值。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展旅游,村落就很容易被破坏。还有城里没有土地可开发,有人就按照旅游的方式来改造村落。”冯骥才在政协记者会上说。

  他认为,一些村落的管理权已落入投资方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措施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在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新一轮的破坏已经出现,如不加强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就会得而复失。

  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给传统村落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空巢化。很多村落里面的原住居民渴望城市生活,同时城镇化也是大势所趋。很多年轻的原住民到城市打工,逐渐适应城市生活条件的相对舒适和便利,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城市生活,居住在村落里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很多村落空巢了,剩下少量在城市打工者的父母带着孩子住在里面。

  很多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村庄的珍贵,不知道其建筑的独特,民俗的价值,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了,可当他们离开村庄,村庄的传统文化也就瓦解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歌舞剧院一级演员雷艳在提交的题为《古村落保护要让村民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称,随着外出务工人口增多,使古村落的“形”和“魂”均消失殆尽,“形”主要是体现在建筑方面,很多木屋,长时间没人居住,就腐烂了,“魂”是居于活着的文化而已,很多村民进入大城市务工,没有了乡愁文化传承的氛围和平台,久而久之导致了对农耕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生疏。

  即便保存下来的苗寨也岌岌可危,因为很多村民在外打工挣到了钱以后,他们为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干脆把老木屋捣毁了,重新修建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房屋。

  建立村落旅游监管机制

  传统村落保护如何既能保障原住民有稳定的收入和现代化的生活,又不能让古村落保护沦为“官员的政绩、学者的科研成果、开发商的资源”,避免传统古村落变成千城一面的旅游村落的悲剧?

  2013年起,雷艳开始关注传统村落保护,曾数次深入到贵州黔东南、黔南等地调研。她由此从古村落的民俗、建筑、文化、发展等角度全方位了解传统村落现状。她在提交的《建议》中指出,古村落保护并非只有封闭起来“绝对保护”的单一方式,还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与精准扶贫模式,让主体村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和肇兴侗寨等成功保护案例说明,但凡形成旅游规模发展的地方,其建筑和文化保存相对越完整。所以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一定要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否则效果难以持续。

  冯骥才个人建议,“首先我希望借着记者会呼吁各界学者帮助我们想办法,让老百姓在村落里能够赚到钱,给他们找到一个出路,原住民能够住在村落里,才能把村落保护下来。还要解决当地老百姓硬件的生活设施,比如上下水、取热、生活各种各样的条件。”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