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盲目复制 千村一面:传统古村落“造街”失去原真
发表日期:2016年7月3日      来源:凤凰网      作者:赵争耀 温琳

空巢化严重保护发展受制约

目前,陕西已对古村落展开调查、建立省级传统村落目录,着手因地制宜科学保护利用,但因为起步较晚,一些有价值的村庄已处在消失的边缘。而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传统古村落保护方面,首先要面对的是日渐明显的“空巢化”现象。

在安康旬阳的万福村里,记者看到,村里日常居住者几乎全部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村子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已经进城务工去了,有的也在镇上定居了。能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不愿意离开的老年人。”村里的一位老人说,如今,他们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剩下的人基本年龄较大,没有劳动力、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去进行古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只能进行简单的看护。

安康市旬阳县铜钱关镇镇长王芳向记者介绍,铜钱关镇地处陕南,东与安康市白河接壤,南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属旬阳县的边贸集镇,素有“秦头楚尾”之美誉。201412月,该镇庙湾村、万福村、湛家湾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第三批传统村落。而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中,     “空巢化”严重,资金、人才匮乏,修复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是目前古村落保护发展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不仅仅是古村落改造、功能提升和改善居住条件,更应该是传统村落中村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创造与保护传承。”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赵静认为,尊重乡土文化就是对古村落的最大保护,而保护古村落又必须保护承载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对此,赵静建议,古村落主人翁应是保护与建设的主体。首先,村民是古村落的主人翁,也是古村落乡土文化的传承人,应尊重、鼓励与扶持古村落主人翁参与到自己村庄的建设、保护发展中来,外来的帮助不能代替村庄主人应承担的事务,太多的越俎代庖会使得村庄失去它形成时所具有的自发性、自主性、创造性;其次,要以行业指导作村落建筑维修的技术支撑,以实现原生态保护、恢复历史环境与面貌,做到古村落建设与文化传承互补;最后,吸引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加入到古村落保护中来,给民间资本进入创造条件。

“造街热”风靡过度开发失去原真

除了部分古村落的“空巢化”,陕西一些古村落则相反呈现出了“门庭若市”的现象,可以说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等地,通过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实现了古村的“再生”与“活化”发展,使得古村文脉得到了延续。然而,近两年,这种类型的古镇、古街似乎越来越多。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创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据不完全统计,在陕西,像袁家村这种模式的,现在有将近60家都在做。”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关中地区几乎每县每镇都在投资建设一条街,似乎乡村旅游商机无限,却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新建古村在关中地区已出现泡沫化趋势,一头热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借开发古村落,动辄整村搬迁,不仅增加了保护成本,还使古村落变成一座“死村”,切断了古村文化脉络。镇安县云盖寺镇目前就处于发展古镇、古街模式。62日,在云盖寺古镇记者看到,原来的土木结构民居已经“修葺一新”,大多数都成了水泥钢筋结构。走访中,当地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以前我们这儿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一层半高,布局简洁、古朴素雅,而现在好多都变成了两层高。”这位村民说,在当地发展古镇旅游后,他们那儿不少房子都进行了加固修缮,一些老房子甚至被推倒重建“变新了”,没有了以前的样貌。“路修宽了、房子新修了,来的游客并没有增加,部分开门营业的商铺生意也很不景气。”

除了“一窝蜂”似的“改造”古村落,由于乡村旅游的“虚火”旺盛,很多地方在开发类似项目时,出现违规违法现象。最近,兴平市的宏兴码头生态观光园和“花田公社”观光园两家乡村旅游项目就因为非法占地,部分违法建筑被依法强制拆除。对此,网友@崔永超说:看来一切的经营行为都得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这句话不再是说说而已了!违法,就是最大的风险。

古村落开发应进行“供给侧改革”

“五一期间,我称得上是专业乡村民俗游,周至水街、马嵬驿、袁家村,一个都没落下。”汉中游客张先生说,类似的地方都是以吃为主,以关中特点面食为主,突出农家小院特色,再一个就是突出古色古香,感觉基本雷同,“越看越没意思”。采访中,有这样感觉的游客可不少,大伙说,现在陕西类似袁家村这样的民俗文化村镇越来越多了,几乎每个城市周边都会有,但去了以后,都是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再加上工艺品商铺,吃、玩、游的模式都很像。

“切忌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资。”对于古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造街热”现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将古村保护利用应纳入地方新农村建设、全域旅游等大规划之中进行统筹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首先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古村特色明显、目前居住人口适度的村子进行集中建设,成功一个推广一个。

对此,资深媒体人黄立新表示赞同,“不贪大求全,不做当下财力、物力无法保障供给的事情、承诺;做好当下事,迅速、果断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保护,对违法违规的拆建强力制止。对有价值、有文化、有市场,能传承、能复制、能复建的传统村落订出时间表、制定规划图,一年只做10个村,把意愿、蓝图变成保护行动。”

在此过程中,古村建设要更加重视和发挥社会及公益组织的力量。“从目前陕西‘新古村’建设已经出现供给过剩苗头,而民间资本对乡村旅游仍有很大的期待。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古村落开发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裴成荣说,此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古村规划和招商工作,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同时,也可以邀请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到古村民居样板房的改造中,形成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三方协同力量,加快古村保护利用。

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如何走出有特色之路?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特聘教授刘勇认为,应依据其历史、文化、科学、美学等不同价值,分门别类制定保护方案,以历史文化底蕴合理开发,在实现综合效益上做文章。做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后,传承与宣传也必不可少。“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做好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刘勇建议,相关部门在深度挖掘、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精准定位,通过宣传片、影视剧拍摄等渠道,扩大古村落的社会影响力,保护古村落、守好“活化石”,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展示在社会大众面前,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精髓传承给子孙后代。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