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村落的“变化”与“坚守”
发表日期:2015年1月4日      来源:《瞭望》      作者:祁嘉华

 

  古村落是当今的一个热词,或出现在各种文件里,或成为科研院所设置的课题项目,或来自企业的开发报告,或印刷在为游客设计的旅游策划书上。粗略上看,家家都有保护传统的名头,但是仔细体察,还是能发现各自的侧重与用心:国家的立意在文化传承,科研院所的专攻在形态存留,企业的眼光集中在寻找商机,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饱饱眼福。

  这种状况,说明了古村落积淀的厚重与内涵的丰富,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当今古村落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是从理论的角度看问题,各界人士都给予认可,而且高度统一。保护什么?怎样发展?这是从实际的角度看问题,人们的关注点不同,做出的解答也不同——

  政府的用心是要留住“乡愁”,将古村落的存留与民族文化的延续紧密相连,立意在根本。为了将目标落地,政府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科研机构的回答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按照惯常的规范将古村落划分出重点控制区、过渡区和发展区,制定出各种老建筑在结构和外立面上的维护方案。企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短平快地获取利益上,制作“保护性规划”的数量和速度都很惊人,文本中克隆照搬而导致的千篇一律也屡见不鲜。游客喜欢的是休闲娱乐,感官效果如何是评判村落价值的重要标准。于是,一些地方顺势而为,将古村落变成了吃喝玩乐的休闲场所。

  从理论层面看,上述种种都在围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文章,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古村落由文化符号向市场渐变的趋向十分明显。理论是宏观的,不会涉及具体问题;实践是具体的,实际地决定着古村落的保护效果。于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性,给人们对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多重理解提供了可能,也给人们在怎样做这个节点上留出了空间。

  在我看来,古村落是至今仍在使用着的民间文物。“仍在使用”的是人,人的生存要与时俱进,这便决定了古村落要有所变化;“民间文物”是古人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某段历史的见证,这又决定了古村落与一般的用品不同,必须要有所坚守。

  比如说,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那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智慧就应该有所坚守。这是古村落不同于现代生活的魅力所在。那些将古村落进行商业化开发,以“农家乐”或“客栈”的方式进行的经营活动,如果不顾农业时代的底色,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古村落的性质。

  比如说,古村落是祖先营造技艺的结晶,这里存留下来的各种空间都经受过历史的考验,隐含着祖先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选址选材、搭建成型的良苦用心,在“天人合一”中达到了可持续的生存境界。那些将古村落中的建筑、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用现代的材料、工艺和装饰取代历史遗存的做法,不管冠以什么样的理由,都有可能让历史的原真性受到损伤。

  比如说,古村落是地域文化的浓缩,这里存留下来的一切: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建筑形态到村落格局,每一个环节都是优胜劣汰的结果,经过千百年的磨合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那些按照现代格调修整出来的“酒吧”、“沙龙”,按照城市人“夜生活”习惯打造出来的灯红酒绿,不管冠以什么样的理由,都有可能将城市文化取代乡村文化。

  古村落村民的生活水平确实需要提升,但不能以高耗能的城市生活为榜样。古村落确实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入,但是不能将城市的做法照搬到这里。要知道,古村落自身就有一套吐故纳新的循环系统,而且在大自然庇护下运行了千百年,新技术新材料的强行进入,很可能将这套系统破坏殆尽。古村落确实需要与新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像城市那样去与西方接轨。要知道,在“转基因”几乎无处不在的今天,古村落是存留中华文化的活态基因库,纯真而且稀少,因此也越发显得珍贵。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文化工程。在历史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不管是经史子集还是民间传说,不管是四大发明还是古圣先贤,哪一个不与古村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说,古村落更能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有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上,我们才能看到古村落与兵马俑、紫禁城之间存在着的渊源关系,发现其中蕴含着的深层价值。这样,我们的保护才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谨慎,才可能将前人留下的这份遗产完好地延续下去。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