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1年
2018年
2017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最新观点资讯
观点更新日期以采集时间排序                      

       政府每月给予村民以补贴,让村民自愿居住在村庄里就是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
——万建中
 
       对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必须要有规划设计,需要成立由民俗、古建、民间艺术、古村落理论研究等专家组成的队伍,可先在古村落多的地区进行试点,发挥示范作用。
     ——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
 
       建筑形体只是古村落的外在,如果只把目光盯在这些建筑身上,进行低层次的旅游开发,忽略了人文内涵挖掘,古村落的保护将难以为继。
                  ——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
 
       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做好古村落保护的规划,保护其人居环境。有些老房子光线不足、年久失修、位置不好等,这些问题应该得到妥善解决。在保持古村落格局、外观、院落的同时,合理地增加各种生活设施,例如,卫生间、医疗卫生场所等,提高居住质量和安全性。                             
——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霍耀中
 
       侗寨火灾,常被人描述为“火烧连营”。除了消防设施不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传统木质吊脚楼(侗民族的传统民居样式)挨挨挤挤,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一旦火势蔓延,极难控制。此外,侗族又有聚族而居的传统,“大村落,户接户,房挨房”,寨中再衬以鼓楼、凉亭及风雨桥等特色建筑,极富美感。然而,以上两个传统,却使侗寨在防火方面呈现出极度脆弱性。火灾留下的白地与焦土,是侗寨挥之不去的伤痛。
——曾佑蕊,中华建筑报《让古村落保护留住乡愁》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