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学术会议
展览活动
中心赴山西后沟参加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
举办日期:2015年6月3日

       2015年6月3日,“文化先觉的脚步”——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举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参与者们重新回到工程的示范采样地,共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并实施的大型民间文化工程,自2001年开始酝酿,2002年筹备准备并于当年12月获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2月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实施。此后历时十余年,获得一系列文化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作为21世纪我国首个超大型文化工程,抢救工程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相呼应,内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协力,谱写了21世纪初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宏大乐章。工程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了我国一系列重要文化政策的出台,催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制度的制订和施行。在抢救工程营造出的社会氛围中,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制度,制定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投入数十亿巨额资金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列入我国各级政府保护范畴的非遗已经超过万项。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抢救工程的大潮中开展了民间口头文学、地方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唐卡艺术、少数民族服饰、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及成果整理、出版、宣传推介等工作,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22卷《木版年画集成》、14本《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80卷《民间故事全书》、10卷本《 民间泥彩塑集成》、多卷本《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等。正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全书》、《古村落丛书》、“我们的节日”丛书,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重要的内容。现已完成的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一期),以及正在推进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等重点实施项目,还将为我国文化百花园中增添新的民间文化学术成果。

                        

冯骥才先生赠书

       后沟村是抢救工程的启动之地,见证了这项浩大工程的艰辛与辉煌。13年后重回抢救工程起点,也是冯骥才先生一个萦绕已久的愿望。他说,“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启动十几年后,参与者应该回到抢救工作的始发地,摸一摸我们的文化良心是否还在,自问还能不能找到昨天那一点心里的圣火。” 他特意为后沟村撰写对联:“不离不弃文明永继,莫失莫忘古村恒昌”,表达出对这个小山村浓浓的“乡愁”。

       在“文化先觉的脚步”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现场,举行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首发式,该书首次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身份的文化界人士所特有的文化行为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出席活动的嘉宾和代表还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纪念碑培土、植柏,并向后沟村捐赠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图书。与会代表共同发表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时代《后沟宣言》。

       此次巡礼活动由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文联主办,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承办。文联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及顾问代表,参加2002年后沟村采样调查的部分专家学者代表、部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以及国内主要新闻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活动。

                                          
与会代表合影
                                                           
冯骥才先生在会上发言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