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和顺模式:古镇保护的云南样本
发表日期:2014年10月17日      来源:中华文化报      作者:李婧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古村落”5000个左右,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世界罕见。随着古镇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古镇也已成为文化旅游地产中较具吸引力的资源之一,也是众多投资机构的重点关注方向。在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一些古镇出现的“空壳”现象;古镇旅游产品的雷同;当地居民在开发过程中的参与性不足,引发利益纠葛;以及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旅游发展与古镇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10年前,云南柏联集团(以下简称“柏联集团”)旗下的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联和顺公司”)开始进入云南和顺古镇,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些难题,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又是如何创造出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和顺模式”?

 保护文脉是核心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明洪武年间,来自湖南、四川军屯的将士在这里生根开花。清朝中叶,和顺人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夷方”闯荡,造就了一批极负盛名的跨国商号、文化名人,和顺古镇成了云南的一颗明珠。

600多年间,各种外来文化在和顺古镇交融,镇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在世界各地。在这里,文化有着包容性和多元性。既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能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还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此外,这里还形成了大量诗词、牌匾、对联、著作,养育了缅甸四朝国师尹蓉、教育家寸树声、华侨领袖寸如东、哲学家艾思奇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但是,抗日战争之后,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阻断和战争的破坏,古镇逐渐没落。曾经辉煌一时的和顺变得沉寂了。

此后,和顺古镇的发展与国内很多古镇类似,“前人盖得起,后人修不起”的现象普遍存在。2003年,柏联集团进入和顺古镇,与腾冲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顺景区40年的协议,对和顺古镇进行整体打造。为此,在兼并原国有企业、承担全部债务,安排全部员工的基础上成立了柏联和顺公司,作为和顺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唯一经营主体。

柏联和顺公司总经理李建华介绍,进入古镇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和顺建筑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名木古树、河流溪水、湿地峡谷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保护好古镇建筑的风貌,柏联和顺公司先后组织专家对和顺8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对古建筑的历史、现状、建筑特色建立了电子文档,并由政府实施挂牌保护。不仅是古建筑,柏联和顺公司对和顺古镇的保护还注重山脉、水脉、人脉、文脉的有机统一。“古镇的田园风光也被列入了核心保护区,和顺古镇入口处的5万平方米土地建立了保护带,湿地、河流、峡谷、树木都在保护之列。通过梳理河道,大量种植树木,对30多亩围海造田的湿地‘退田还湿’,湿地与古镇亲密接触,还原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湿地古镇。保护好景色,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李建华说。

由于战争、政治以及历史的原因,和顺古镇的不少文化被淹没。在和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柏联和顺公司十分注重对和顺文化的挖掘,10年间先后投入近6亿元,建设了滇缅抗战博物馆、大马帮博物馆、民居博物馆、宗祠文化馆、神马艺术馆、皮影艺术馆、木雕织布馆等旅游文化项目。

2005年,柏联和顺公司与收藏家段生馗合作,建设了有7000多件藏品的滇缅抗战博物馆,重现了抗战文化,这里也成为民间外交与民间统战的基地。2007年,在云南省政府支持下,重新布置了艾思奇纪念馆展览。2008年,该公司又与收藏家合作,建设了有3000多件藏品的大马帮博物馆,再现了西南丝绸古道上和顺人的生活方式,保护与集中展示了洞经、神马艺术、皮影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配套如何把握好“度”

      不少古镇景区,新建项目与古镇原来的自然风光不协调,与原来的历史文化也风马牛不相及,缺少文化内涵。但同时,一个旅游项目必然要有一定的商业配套,以解决游客的各种需求。那么,如何把握好商业化的“度”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现在国内不少景区商业氛围过度,景区可能有一时繁荣,但难有长久发展。

      以浙江周庄为例,只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内,每天进入6000人左右的游客已趋于饱和,但现在最高竟然达到每天2万人,远超过古镇所能承受的极限。同样,丽江、大理等古镇在节假日也是人满为患。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对这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评价道:“这些古城镇旅游管理部门一边以门票收入炫耀攀比,一边又在为过分拥挤而没有恰当的控制人流的办法而苦恼。”

      柏联和顺公司同样面对过这一两难选择。李建华说,最终他们确定的原则是不能过度商业化,要保持和顺古镇的古朴风貌。他们与当地政府协商,拆除了进入古镇公路两旁的新建筑,并保护镇边的大片农田不被开发。此外,他们也没有像丽江大研古镇那样把居民迁出去,而是让他们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商业配套上,我们要求配套设施也要有古镇特有的文化内涵。如和顺人家酒楼是腾冲巨商、富滇银行香港分行创始人张木欣图书馆的老宅子原地翻修建设的。”李建华举例,“总兵符客栈是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子异地搬迁建设的。这些老宅子的保护建设,既保护了老建筑,与和顺古镇的整体风韵也相符,同时又对商业配套赋予了文化意蕴。”

       没有原住民的古镇只是一个躯壳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发恩曾写过一篇题为《和顺的历史与未来》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他的忧虑:“近年来的旅游开发,让我又惊又喜,喜的是和顺可以再现辉煌,惊的是生怕在开发中丢了老本。”

       的确,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迁旧建新的浪潮势如洪水,不少景区将原住民搬出景区,丢了“老本”。李建华不认同这种做法,“要是将原住民搬出景区,即使修复了古建筑的风貌,那也只是一个躯壳。”

       如果在古镇景区建设中,危害到原居民的利益,景区运营方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全国甚至世界古镇开发中遇到的难题。

       和顺古镇的开发,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此,和顺古镇的做法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柏联和顺公司进驻和顺古镇后,陆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近5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300多名员工中,只有总经理是集团派来的,其余的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是和顺村民和腾冲当地人。

       在和顺古镇旅游开发的10年中,和顺村民办起了300多个商铺、200多个民居旅馆,有2000多名本地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开始致富。此外,柏联和顺公司还与和顺镇党委、政府一起,扶持农民发展观光农业,积极扶持“寸师傅”“双红油厂”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展示和顺藤编、圆角刺绣等旅游工艺品,鼓励居民加工经营翡翠玉石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和顺地方优势和文化产品的有效融合,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

       截至2013年底,和顺古镇的旅游销售收入达到4831.49万元,为当地增加了1000多万元税收。李建华介绍,下一步,柏联集团计划再用5年时间,投资23亿元,建设“天下和顺”,使和顺古镇的文化产业达到每年30亿元的销售收入。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