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再入黔东南考察
发表日期:2018年7月12日      来源:村落中心      作者:唐娜 姚佳昌 蒲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传统村落最为集中的地级市,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文化多元而灿烂。作为少数民族村寨的主要承载地之一,她的民间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继2018年5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前往黔东南进行田野考察之后,6月27日至7月8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唐娜、姚佳昌再次对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周的田野考察,围绕村寨旅游及文化传承的关系、非遗及传承人,以及民族村寨博物馆的既有实践进行了相关调研,并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本次田野调查范围所及丹寨县杨颂村、雷山县朗德上寨、台江县登鲁村、反排村、长滩村,黎平县地扪村、黄岗村等多个传统村落。

丹寨县扬颂苗寨是苗族祭尤文化的发现地和传承地,每年都要举办古朴传统的祭祀蚩尤活动,农历十月的第二个牛场天(丑日),扬颂村的家家户户要备上9碗酒、9块糯米粑、9条鲤鱼、9张构树叶、9张青菜叶进行祭祀,祈祷始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业兴旺、老少安康。由于“祭尤节”年代久远,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等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里,苗族古老的“贾理”习俗,即传统的乡民调解机制,仍活态传承,村民李会堂作为新入选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扬颂村的民间纠纷调解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记录本民族本村寨的历史与文化,扬颂苗寨规划建设小型博物馆,在博物馆建设事宜中与我中心形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台江县登鲁村也是苗族村寨,其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民族文化浓郁。该村寨同时蕴含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村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76.45%,两万多株金丝楠木群葱郁茂密,曾大量供应于故宫建筑群的修缮村中有大量树根遗存,故有“身在故宫,根在登鲁”之说。在几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形成了村民集体守护古木的传统和文化现象。不砍伐、不采用,家中遇事在古木下祈祷相求,是登鲁村18代村民共同的精神崇尚。登鲁村为省文物局批准挂牌的生态博物馆之一,并在近日结束的贵州省传统村落示范村的评比中获得排名第一的佳绩。根据登鲁村的发展规划,有建立村史馆、传习所的需要,拟委托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相关工作。

台江县反排苗寨坐落在雷公山山脉南麓,反排苗语音译方白,意为住在高山上的苗族,其历史悠久,村貌古朴完整,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位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这里有斗牛坪、起鼓山、议榔坪、藏鼓洞、南相王住地等历史文化遗址;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声乐有飞歌中调、情歌调、酒歌调等,尤其反排多声部情歌享有盛名;器乐有木鼓、芦笙、芒筒、木叶等舞蹈有木鼓舞、芦笙舞等。其中反排木鼓舞以其粗犷豪放,飘逸潇洒,以及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围绕木鼓舞、多声部情歌、民间文学、民间编织、苗族刺绣、芦笙制作与雕刻等项目,反排村有各级传承人近30名,有民间文化深耕细作的巨大空间,因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田野调研基地的备选村寨之一。

黎平县黄岗村是我中心重点考察的侗族村寨,同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之上。整个村寨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保存在传统和独立的文化生态中。黄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种植,餐餐食用本地糯米饭,形成独特的香禾糯文化,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黄岗作为男声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村中有省级非遗传承人仍以民间方式引领以及传授村民,在盛大节日共同参与。黄岗村民族节日较多,除了六月六、吃新节等侗族共有节日体系,最为隆重的有正月初七的“抬官人”节和六月十五的喊天节,为黄岗增添了古老又鲜活的文化魅力。黄岗村集体之下仍保留着以鼓楼、寨老为标志的生产生活单元,保持着隶属同一鼓楼的村民共同供养鼓楼、斗牛、专职养牛人的传统,以及鼓楼与鼓楼之间的礼俗、文化交往,都全面诉说着侗族的生活文化、制度文化。鉴于黄岗村完整的村寨风貌以及文化生态,中心将其作为调研基地的备选村寨之一。

雷山县朗德上苗寨是贵州省最早对外开放并开展旅游接待的民族村寨之一,自1988年起,民俗表演接待的工分制分配制度已经延续30年,至今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分配方式本身某种程度也成为该村寨独特的文化遗产。平均倾向、照顾老幼、量身定做的工分制度符合苗族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促成了男女老幼举寨参与的旅游接待形式,这一延续30年的经济现象,成就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在这一村寨共同参与的副业背后,是未被撼动的农业支柱地位,从而保持了古老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和传统的信仰文化。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朗德上寨的自组织能力和村集体凝聚力也优于周边村寨,朗德上寨的村民自治现象和模式有值得民族村寨借鉴之处。

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内在的精神价值,值得深入的解读和品味,通过此次田野考察实践,村落中心对于黔东南民族村寨的内在结构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的实践摸索中有喜人的见证,同时也看到民族村寨保护所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文化保护与旅游的冲突、村落空巢化现象严重、村落传统民俗的演变、村落基础设施落后等。近年来黔东南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民族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资源在保护和利用中并行,期待地方政府不以保护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充分尊重原住民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黔东南经验。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没有模板,需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需要政府、学者、原住民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村落中心也将继续走向田野,解读传统村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留住共同“乡愁”。

 

image.png 

在扬颂村访谈苗族贾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会堂老师


image.png

 在台江县反排村与村主任了解村落发展情况 


image.png 

雷山县朗德上寨民俗表演时发放工分牌


image.png 

台江县长滩村节日前盛装打扮

image.png 

黎平县黄岗村保留完好的村落风貌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