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委员代表为加强桂林传统村落和古建筑保护建言
发表日期:2016年2月4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文琼 苏文娟
       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有一大批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成为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都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但是当前一些传统村落和古建筑在促进桂林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显得有些“褴褛”,这次两会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纷纷为加强桂林传统村落和古建筑保护“发声”。
   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没落”
  针对桂林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保护,致公党桂林市委会专门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中提到,桂林的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数量位居全区第一;全区89个传统村落中,桂林就占到了49个,占比率高达55%。其中,4个村入选历史文化名村,2个村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4个村列入省级文保单位,20个村已列入县级文保单位。
  然而,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很多传统村落和古建筑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严重,它们有些被住户拆旧建新,有些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成为危房,有的古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因此“深藏闺中人未识”。同时,一些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采光较差,受雨水和白蚁等侵蚀,损毁、倒塌等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很多古村落的居民都外出打工或者集体迁出,整个村子成了“空心村”、“空巢村”,无人管护,古村落更容易遭受雨水、白蚁等侵害。
  传统村落的消失往往意味着蕴含在其中人文景观和非物质遗产的“失传”。这些传统村落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形成了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歌谣、工艺等非物质遗产,如今也面临消失的困境。阳朔福利镇素有“画扇之乡”之称,这里的居民擅长绘制画扇,一笔一划描摹出来的花草鱼虫、山水风光细腻生动,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但现如今其画扇日趋机械化,千百年来的手工艺正濒临失传。
   “老房子”背后的困境
  委员们认为,桂林市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消失和破坏很大程度与保护意识薄弱有关。现在村民都在适应和向现代生活方式靠拢,在扩建中,不注意材料的使用和改建的方式,往往导致很多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传统风貌和建筑元素遭到破坏。一些老宅出现腐朽和垮塌,村民也没有意识到要重新修复,反而觉得“房子太老了,不值得花钱去保护。”同时,这些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修缮保护费用往往跟建新房的费用不相上下,甚至费用更高,村民因此更愿意住进牢固耐用的水泥新房,任由老宅损毁、倒塌。
  虽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投入资金保护传统村落,但这些保护资金往往难以弥补修缮费用的巨大缺口。典型的例子是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和雁山区的唐氏庄园,这两个地方都有精美壮观的建筑群,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由于缺乏资金维护,严重影响了保护力度,尽管有民间力量投入保护,仍难阻止这些精美建筑群的消失速度。
   多方位全动员保护文化传承
  采访中,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委员、代表们都表示,保护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特邀贵宾孙怀湘有多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她说,外国友人非常欣赏桂林有特殊的古村落和建筑,但是很多古村落在深山老林里,交通不便,游客们难以前往,希望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能完善基础设施,把这些藏在深闺的好酒“亮”出来。
  一位长期从事境外旅游行业的政协委员表示,从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外国游客特别喜欢依据桂林的传统村落和古建筑去追寻当地的历史文化,搜寻“乡愁”和记忆,而现在我们很多古村落古建筑对于自己的文化历史都没有进行记录,因此当地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建议古村落和古建筑要发动起每个村的村委,给村民上课,开展培训科普活动,把保护的理念和技术传输给村民。
  一位来自平乐的农民人大代表也提到了“空心村”的问题,他建议要保护这些传统村落还需要吸引年轻人返乡,在家门口创业并参与到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去。
  致公党桂林市委会副主委、政协委员陈东辉提出了系统规划建议。他认为,要保护桂林的传统村落和古建筑,首先要逐级设立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要开展传统村落普查建档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第三,一定要加强宏观引导,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引导村民完善村规民约,保护古建筑。最重要的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基础设施,挖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引进市场机制,打造高品位、多业态旅游新产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此来灵活保护传统村落和古建筑。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