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杨家埠:一个年画古村落活化的历程
发表日期:2015年9月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祝文 张栋平

       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一直以传统年画和风筝闻名远扬,近年来,原本民间艺人打造的小作坊式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景区式发展模式。在潍坊市政府的推动下,杨家埠搭建起了新的生产平台,民间艺人一方面向徒弟传授技艺,另一方面向游客展示雕刻技艺、套版印刷手艺和风筝制作技艺,创造了“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兴旺景象,创造了复兴民间文化遗产的奇迹——杨家埠现象。据统计,杨家埠已有民俗产品经营业户70多家,从业人员800多人,每年生产风筝600多万只,印制年画2300万张,成为地地道道的民俗作坊。

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困

       与奇迹并存的是杨家埠传统文化传承与工业效率的矛盾。制作杨家埠年画需要绘画、雕刻木板、印刷、补色、装裱等近1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对技术水平有着极高要求,尤其是刻板这一道工序,年画能否传神生动,全在于一把刻刀上的功夫。然而,在机器印刷的冲击下,传统年画的技艺正在遭遇挑战。机器印刷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让急于赚钱的商家渐渐忽略了传统技艺。实际上,传统技艺虽然费时费力,但其所展现出的年画韵味机器印刷根本无法比拟。工业效率和文化传承如何取舍?这成为了杨家埠年画面临的一大困惑。

       2008年,潍坊市政府决心重新规划杨家埠景区,找到北京大地风景旅游规划院做规划,经过拜访老艺人,规划师们发现,杨家埠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了目前大家的认识,于是,决定将老艺人记忆中的那个杨家埠还原出来。

经过讨论,规划师认为,此项目发展的文脉、地脉依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杨家埠古村原真的遗产文化;二是整个潍坊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包容多种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

适应文脉地脉的规划定位

       依托于潍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杨家埠的遗产文化,项目规划师决定通过文化艺术展览方式的改进、杨家埠古村落的局部复原、参与体验式休闲娱乐产品的开发,将景区打造为一个以年画、风筝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式遗产旅游目的地及民间艺术休闲博览园。

       杨家埠自1986年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点后,至199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1万人次,收入约400万元。1992 年后杨家埠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每年平均接待游客四、五十万人次,其中港、澳、台、闽、粤及外国游客占52%,年平均旅游收入约250余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为古村项目建设完善期,2011年北部古村游览门票价格调整为60元,据统计,全年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约720万元。2014年南部文化创意游乐区正式对外开放,实行通票制和一区一票制,通票价格定为100元,古村门票为60元,文化创意游乐区单价门票60元,全年全园接待游客总量为80余万人次,门票总收入约1352万元。

       除了北部古村、南部文化创意游乐区,杨家埠最受欢迎的还属大观园景区。大观园景区的前身是杨家埠风筝厂,此次改造共投入2.2亿元,在尊重市场的需求下,对它的改造更多的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大观园景区也最具杨家埠特色。现建成了四大景区三十六大景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景区内容向影视基地方面的延伸和拓展。电视连续剧《大掌门》、《红高粱》,以及影视剧《火种》,都在杨家埠取景拍摄,这也扩大了杨家埠大观园木版年画和风筝民俗的知名度。

       如今,改造后的杨家埠景区不仅有着原本的杨家埠古村味道,更让民俗艺术文化从被动体验转换成与游客互动的活文化。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