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拉近“历史镜头”走进“浓浓乡愁”
发表日期:2015年7月3日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刘媛媛
       朱家峪曲径通幽,古风犹存。博平村刘氏祠堂修旧如旧,仿古如古。
  对市民刘女士来说,乡愁就是小时过年的“大扮玩”,拿绸缎被面当披风踩高跷的“七仙女”,脸上抹上锅灰、后脑勺绑个白菜根当发髻的“媒婆”,叼着烟斗边扭边唱……
  令刘女士流连向往、渐行渐远的历史镜头,因美丽乡村建设而得以重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给“美丽乡村”下了一个诗意化的定义。“留得住乡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建设过程中重塑了乡村价值。我市组织的“美丽乡村”建设,将这一诗情画意充分体现。
  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每年打造3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包括生态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各县(市)区也同步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过程中,各地统筹处理新与旧、建设与保护的关系,避免千村一面,留下古村容颜。建设,就是围绕让农村环境更优美、更生态,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惬意的目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搞好农村道路硬化、排水排污、村庄绿化、街道亮化、美化等民生项目;保护,就是把散落在乡村的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古迹,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有效保护,留住历史老镜头,让美丽乡村既有现代生活气息,又有地域特色和独特味道。近日记者在章丘市找到了多个既现代又传统的美丽乡村样本,让城乡群众穿越历史隧道,再寻沉淀在心底的“乡村记忆”。镜头 朱家峪探幽
  古村文化、闯关东文化、知青文化共同构成朱家峪“乡村记忆”主调。600年历史沉浮,拉长镜头,厚重追忆油然而生。
  进入朱家峪汉白玉牌坊,沿宽敞的入村路前行。未到古村入口,村民居住的新村沿街的文化墙就映现朱家峪美景水墨长卷,灰白相间带有仿古色调,历史文化、风景村貌囊括其中,文化味扑面而来。据章丘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尽管章丘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十化五有”的标准和“五型村庄”的目标,但具体到每个村庄则各不相同。朱家峪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去年投资120多万元实施新村街道硬化、路灯安装、文化墙建设等工程时,无论是沿街墙面的处理,还是购置安装的路灯,都注重了与古村格调的统一,保持古色古香的风格。而在古村内部,持续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倾力打造出闯关东文化体验馆、齐鲁知青之家等历史景观。如今,新村洁净整洁、舒适怡人;古村则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保存了完整的古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和古校等建筑。“体验区设立几个煎饼和窝头店,让来的游客品尝知青下乡时吃的粗茶淡饭。”工作人员介绍,也让今天的人们感受一下逝去已久的生活场景。聚焦 旧军村寻宝
  聚焦刁镇旧军乡村博物馆,“儒商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主题,展示儒商故里独特韵味。
  城墙高耸、城门巍峨,观音阁、文昌阁、祠庙、花园别具一格,街巷哨门错落有致,村中以孟雒川为代表的“祥”字号商业文化流传至今。古城印记何处寻?刁镇旧军乡村博物馆浓缩历史印记,展示儒商风采。
  乡村博物馆就是旧军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应把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留下来,增强村民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荣誉感。为此,旧军村注册成立了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建设了融三个主题于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金旧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孟永说。与新建乡村博物馆一同增加的新景观、新气象,还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善和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上。“去年五一之前你来我们村,环境可与现在大不一样,中心大街上50多处伸头出脑的门头房、车库,让路过的村民和车辆难以畅行。村里集中对这些违法违章建筑拆除治理并栽上行道树、修建人行路、下水道之后,街道宽敞了、整洁了,街坊邻居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随便扔垃圾的不见了。”特写 三德范拾遗
  央视《记住乡愁·立规守德》一个个特写镜头,展现玄帝阁、禹王庙、人和门、艮峰门、陈家古巷、姑子庵、关帝庙等古迹风韵。三德范村辛庄巷首“人和”二字系清廷两广总督毛鸿滨亲书,浑厚持重气韵俱佳,尽显大家风范。
  “一些古迹年代久远,为了很好地保存下来,村里商议专门请了能工巧匠,进行仔细修葺。”据三德范联社主任冯照宝介绍,“这些古迹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今年,文祖镇三德范村自主办起儒学讲堂,成为该村尊儒尚善、立规守德的一种方式。”
  儒学讲堂通过翻修原三德范小学部分教室而建成,讲堂内的孔子像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院院长颜炳罡捐赠,他也是三德范村儒学讲堂的主讲人之一,定期来村里开课授学。“每当开讲,乡亲们都会早早赶来,谦虚讲礼,端坐兀立,毕恭毕敬,俨然成了私塾的求学者。”冯照宝介绍。
  除传统儒家文化广受欢迎外,该村民间艺术也异彩纷呈。“孙悟空”古灵精怪,不时翻起跟头做着鬼脸;“王小儿”赶着毛驴忽左忽右,踩着鼓点甩着毛鞭;三德范“芯子”独具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包含着乡村记忆镌刻在内心深处。当地各方想通过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探索重塑现代“乡愁”。
  为使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儒家文化的内容落到实处,今年该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细化到生产生活的角角落落。就拿丧葬改革一项来讲,过去谁家老人去世后,子女怕被别人笑话而不得不大操大办。而今村规民约对办理丧葬等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程序简化了,花费降低了,厚养薄葬的风气也逐步形成了。广角 博平村访古
  一个大大的广角,也拢不全普集镇博平村清代建筑群。石佛寺、百衣庵、古石狮、文昌阁下溢洪关……博平八景各有千秋。村路曾是古时官道,路旁古宅成片仍存清代遗风,外加耕读文化墙、刘氏祠堂等,焕发历史光彩。
  “为了彰显博平千年古村气息,我们翻阅了7本古老家谱。”该村村主任刘清蒲介绍,家谱记载了该村刘氏家族的千年兴衰史。“村中有一处旧时大户人家刘连权的故居,建于民国十三年,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拾阶而上五个大小院落要穿过九重门,殿前古柏东西各一,精工细作蔚为壮观。然而,随着历史延续,以前屋顶杂草丛生,房屋坍塌裂缝,古松柏只剩一棵,如果不及时抢救,古迹将荡然无存。”刘清蒲说。
  去年,博平村结合市美丽乡村建设硬化了村内街巷、安装了路灯、建了四德榜、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由市、镇两级投资200余万元,对濒临倒塌的刘氏祠堂进行修缮维护,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议事厅、民俗生活厅、名人轶事展厅、古建筑群展厅、字画作品展厅等,到今年4月20日顺利竣工,使得祠堂原貌重现,矗立在曾经车水马龙的古驿道的一侧,令乡人重拾乡愁。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