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把根留住 读懂未来
发表日期:2015年6月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作者:刘扬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寨墙、古桥、老井、青砖、门楼、木雕……独特的村落布局、精巧的古朴建筑、传承至今的风俗技艺。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几近失传,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许多古老村落慢慢空巢化,以后很有可能就成了无人村,其中所蕴涵的大量乡土文化信息、形态也将随之消失,由此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刻不容缓。

 

去年我市有26个村庄()入列省和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分散在5()14个乡镇,这些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由于每个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及保存现状、所处位置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故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根据实际具体分析,再对症下药。虽说大多数传统村落不是名人故居,不是历史名镇(),如果不开发利用,那么保护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不是单纯将原有的传统村落围起来打造成景区,而是在保护原有资源的前提下,活化民俗,深入挖掘其旅游功能,将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到最大。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面临诸多问题,记者认为凡历史上存在的、能反映历史特色的,都应该予以保护,使其得到延续。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及建筑内部空间的其他设施条件,留住原住居民,延续生活气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调动原住居民的保护积极性,切入到有效保护与利用的肌理。

 

传统文明之根在于乡土,未来之变的关键在于乡土,唯有把根留住,才能读懂未来。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