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栖木墀:在传说与现实里徘徊的小村子
发表日期:2015年4月1日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信访局      作者:杨雪 李红

传说,有四位秀才每人写了一句诗凑成一首诗赞美栖木墀,当地人从诗中挑出三个字:栖木墀,用来命名小村。这三个字里有木、有水,象征生机勃勃……

传说,小甸中一带的地形像一头大象,而栖木墀正好坐落在大象身子上,水丰土肥……

传说,通往滇南的茶马古道途经栖木墀,小村因此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这些令人遐想的传说,诱惑我们走进了这个位于易峨高公路边的小村——峨山县甸中镇小甸中村委会栖木墀村。从高处远眺,小村传统民居鳞次栉比,村外田畴绿野、阡陌交错;村道曲曲折折……

张盛华老人从一只装粮食的塑料袋里,一一取出43块残缺不一的雕版,我们蹲在地上,细细辨认着雕版上的字迹,那是制作于清同治年间的经书。老人说,这些经书都是由栖木墀人出钱、雕刻的经书印刷版残片块,从这些雕版的内容上辨认出书目有《尼山宝忏》、《感应尊经》、《圣贤实学》、《三教正原二论俗解警示书》四部经书。书中的内容大都是倡导人们爱护环境、尊老扶幼、和睦团结、正直慈善。栖木墀从清朝就办有私塾,民国办学堂,解放后办公立学校,办学历史长数百年,文风兴盛,人才辈出。

古老的经书,诵导着先人的谆谆教诲,栖木墀的历史越来越清晰。栖木墀位于昆阳县和峨山县的交界地,是清朝、民国时期滇东北与滇西南商贸要道上的古村落,交通的便利与商贸的流通,带动了小村的商贸繁盛一时。当年,昆明辖区内的晋宁、宝峰一代的商人把铜茶壶、铜脸盆、雨伞、瓷器等生活日用品用马驮运到滇西南的磨黑、普洱一带,再把盐巴、烟土、茶叶运回贩卖,途中必须经过栖木墀。据考证,小商小贩都围着村外那条古商做起了生意,当地人开驿站、茶馆、榨油坊、酿酒坊,加工制作各式糖果、糕点,小村一时热闹繁华起来。当地段氏家族的驿站靠着南来北往的马帮,生意红火。康熙年间段氏家族一次性捐资400两白银给甸尾村建起五孔石拱桥——康济桥,数百年来为人称道。

做生意的人都要拜关公的。栖木墀关公庙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后毁于火灾,又于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占地900平方米,是目前保存较完好的一栋古建筑,现在用做村里的公房,下堂屋的二楼曾是当地人的小戏台,那些“依依呀呀”的古戏老调,慰籍了游子寂寞的生活,使他们远行的步子里多了恩爱情仇的沉重;花灯的欢快舞步与曲调,在小村里唱出了俗世里的恩爱欢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缝年过节或村里办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聚到关公庙里。村里的文艺队跳着城里人的广场舞,但花灯滇戏仍是保留节目。

建于清代的龙山寺、永盛寺、张氏宗祠等古建筑已无昔日风采,老民居浸染着岁月的风霜……高悬在门头上的“清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今古  孤州代吴魏千秋浩气贯乾坤”、“忠义神武”、“富国济民”、“威震龙山”、“盛恩文朝”、“秀拔南天”、“双凤齐鸣”、“神宫守护”等楹联匾牌,让这些老房子仍保留着它们的威仪,虽残垣断壁,故事却还要讲下去的。

栖木墀现存百年以上的四合院民居建筑10余栋。老房子因为生活而变得生动和温暖。郑尚英老人和几位老伙伴在自家的小院里纺麻线、搓草绳、织草席,吱吱的老纺车和席架,让人晃忽穿越百年,这些都是栖木墀人引以为自豪的手艺。老人们头上缠着鲜艳的头帕,这是当地老年妇女最有特点的装饰。栖木墀的草席、华席远近闻名,村里的女人们自小就会打草席,拿到街子上卖了补贴家用。现成的稻草织草席,但华席却是用专门种的蒲草。如今,生活里很少能用到席子,可老人们还是舍不得扔下这手艺活。“农村里晒谷子还是用得着呢。可以卖到20块钱一床”,87岁的郑尚英老人告诉我。

老人家这幢灰瓦土基墙的老房子已有百年历史,在这遥远的小村子里,老屋有着雕刻精美的飞檐与门头、板壁、花窗,可见当年风光的主人所拥有的富足与享乐生活。

栖木墀的木工与建筑技艺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技艺高超。民国时期,栖木墀人张天和、张开和兄弟俩人到昆明开办 “鼎建云造公司”,专业从事桥梁、房屋、家具建造(如今的禄丰大桥上还刻有张天和的名字),由于建筑技艺超群,张天和曾被推举为昆明市区的“鲁班会”会长,张开和被推举为昆阳县域内的“鲁班会”会长。现在昆明文庙街的部分老建筑就是栖木墀人张天和、张开和等人建盖的。抗战时期他们还参加过滇缅公路上的桥梁建设。民国时期,栖木墀技术高超的木匠有百余人,遍布全省。

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丰富着栖木墀的历史。当年“接爷爷”、灯会、花会、斗会等活动吸引了四乡八村。其中“接爷爷”活动盛况空前,栖木墀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道兴盛、人畜平安,在村民中开展接山神爷活动,也就是“接爷爷”,引来周边村寨百姓参与。“接爷爷”活动在一接一送的过程中,都要唱花灯、歌舞、喜乐及踩高跷、耍狮子等。参与表演的村里人必须德行高尚、家庭和美、夫妻双全、孝敬长老。100多年来这里每年春节的花灯演出从未中断。此外还有“斗会”活动。“斗会”是一种民间组织,主要是合心及有条件的一些农户通过捐款的方式入会,平时每年举行一次“办会”活动,目的是齐心协力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大的困难。目前,栖木墀还保存着光绪十九年(1893年)刻写的一块栖木墀、甸尾、八字岭三个村委会的三个自然村部分农户成立“斗会”的《盖闻》石碑。

小村位于交通要道上,数百年来,因路而兴盛,却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如今栖木墀已老了,年轻人都喜欢沿着门口的大路去到外面打工,谋划自己的新生活,留下来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孩子们,守着渐渐衰败的老房子,不少老房子因为没有人管住而坍塌失修。因为少了年轻人,小村安静了不少。

小村像一位白发苍苍守望游子的母亲,期待着家乡能再度繁荣……


鸟瞰栖木墀


尼山宝忏


感应尊经雕版


老屋欢歌


纺麻线


编织草席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